|
最近,根据亦舒小说《玫瑰的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正式上线了,刘亦菲的名头、亦舒的加持、导演汪俊和五位帅哥男主的助力、平台方不遗余力的宣发,才上线就已经霸占无数热搜,创下收视记录,算是让近期乏善可陈的内娱影视圈激起了小小水花。
近年来,亦舒的小说重新被内地的影视行业发现,庞大的群众基础、稳妥的都市情感类题材、流传广泛足够上热搜的金句、狗血与华丽并存的故事架构,尤其在电视圈,自2017年《我的前半生》开始,到《流金岁月》,虽然改编并不尽如人意,但也都收获了不俗的热度和流量。
▲2017年版的《我的前半生》最大的受益者是马伊琍和雷佳音,让他们打了翻身仗,袁泉和吴越也因此进军亦舒女郎市场,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是沈严,他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有了第二部《流金岁月》。
▲2020年版的《流金岁月》双女主倪妮和刘诗诗,这部电视剧褒贬不一,但时尚度非常火爆,这次刘亦菲也特地找了当年《流金岁月》的服装团队,大约也想延续上次的时尚成绩,但好不好看呢见仁见智,只能说刘亦菲的脸不仅扛剧也扛衣。
▲2024年版的《承欢记》应该来说是这股热潮中的第三部,但反响并不如前两部大,亦舒的书迷也不大认可。
到了《玫瑰的故事》已经是第四部,社交网站的讨论度一骑绝尘,打赢了同期99.9%的剧集。
好的IP作品,总是能跨越时空,让影视圈一改再改。
从1981小说版的《玫瑰的故事》开始,黄玫瑰大美人横跨了四十年。
作为小说,黄玫瑰当然全盘执行的是女作家亦舒的意志,1986年电影版《玫瑰的故事》则是导演杨凡的世界,而四十年之后,这部剧版的《玫瑰的故事》则基本是刘亦菲的主场。
铁打的玫瑰,流水的故事,三个话事人奠定了三个玫瑰不同的世界和气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穿越40年时空的玫瑰各自有何异同。
书与剧的区别在于:
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个在烟火中淬炼
在讲电视剧之前,先来介绍一下这本四十年仍然在流行文化中担纲的亦舒最著名的小说。
▲《玫瑰的故事》写于1981年,这是亦舒的第二本较有影响力的书,也让她在香港一举成名,她的哥哥大作家倪匡曾评价《玫瑰的故事》是亦舒写得最好的小说,“记得那天晚上,一口气看完了《玫瑰的故事》之后,已是凌晨四点,坐在地上,半响做不得声音,同样的情形,只有当年看完金庸的《雪山飞狐》之后才发生过……”
▲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叫黄玫瑰的少女,出身富足中产,有颠倒众生的美貌和无双的气质,吸引无数男人甘愿成为裙下之臣,她任性而活,至情至性,在经历了挚爱渣男、经济实用男和灵魂伴侣之后,她嫁给富有敌国的罗爵士,而让无数男人空等一生,破碎了心。刘亦菲在剧版《玫瑰的故事》里饰演黄玫瑰的角色。
黄玫瑰从十五岁开始惊艳世人,因为是老来得子,所以享受着父母和年长15岁哥哥的宠溺,世界对她来说唾手可得。在小说中,玫瑰一生在爱情中成长,成熟,经历过的男人分别是她爱过的、伤害过的、得到过的、错过的……
她无意中俘获的第一个男人叫周士辉,是哥哥黄振华的建筑师合伙人,一个高尚端正的人,却在青梅竹马的恋人关芝芝怀孕后无可救药爱上了玫瑰,最终落得和爱人离婚,远赴英国的孤独下场。
▲杨凡忠实地执行了亦舒的书中所述,选择著名的文化人陈冠中来担任周士辉这个角色,端正高尚,谈吐优雅,陈冠中是著名的小说家,曾经创办生活杂志《号外》。图源水印
接着,她便在聚会上遇到了庄国栋,有着冷峻的书卷气和感情要好的画家未婚妻,庄在未婚妻远赴瑞士开画展期间与玫瑰往来甚密,但是最终选择了和未婚妻结婚,令玫瑰深受情伤。
▲在电影版中,杨凡摄像头下的玫瑰一见到如此英俊的男人,立即坐立不安,眼冒星星。
▲和国栋一起露面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模特刘娟娟,她是杨凡和刘培基的好朋友,衣着品味极佳,现已去世。
受伤的玫瑰赴纽约读书,并在读书期间认识了方协文,一个各方面都无特长的庸常之辈,被哥哥嫌弃到不得了,玫瑰选择与之结婚,并且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
▲杨凡电影版中选择了张坚庭出演中庸丈夫方协文,现实生活中张坚庭是知名的电影人,编剧,导演,他娶了娱乐大亨杨受成的女儿杨诺思,杨诺思曾与张国荣传过绯闻,现任英皇钟表珠宝话事人,两人夫妻恩爱愈三十年,育下两子一女。
好,说回玫瑰,亦舒书中的黄玫瑰在美国的十年婚姻结束,育下一个女儿。
以离婚妇人回港的玫瑰爱上了一个叫溥家明的男人,一个成功的大律师,从九岁开始练习小提琴,每天早上练习瘦金体,品位一流的绅士,然而却在和玫瑰相恋三个月后生了绝症,不久离世。
▲杨凡电影版中原本家明的扮演者是刘德华,但因为刘德华的档期周转不过来,杨凡便让周润发代替这个角色,因此,杨凡的电影版有了一丝不伦之恋的味道,杨凡的电影高潮便是结婚的那天,家明因为救小孩而车祸身亡,玫瑰痛失真爱。
亦舒的哥哥倪匡评价亦舒的小说,最厉害的是写人,写世态,但情节上她绝不狗血,而目前刘亦菲版《玫瑰的故事》电视剧则反其道而行之,狗血得不行。
第一集以一个非常中国式热闹、狗血的情节开场:喜气洋洋的美貌新娘准备结婚,而样貌老土的新郎周在领结婚证现场悔婚并引发了一场男女大乱斗,亦舒笔下有为青年上进精英高尚端正的上等人周士辉在此剧里秒变丑男,甚至还带着某种猥琐。
而佟大为饰演的哥哥黄振华,也和原著有点出入,原著中的黄振华自嘲和妹妹相比,自己是普通人,但在他人眼中他也是城中少有风流人物,身上有亦舒推崇的气质——冷傲、孤芳自赏。
但佟大为版的黄振华显然更市井热闹一点,尤其是在他说出这番关于男女爱情的论调,一瞬间仿佛看到了《奋斗》里的陆涛。
小说中的黄振华对什么都保持着理性的态度,面对好友周士辉坦陈爱上玫瑰,也只是淡淡几句劝解。
但是电视剧里刻意做成了一场大龙凤,狗血要够,戏剧冲突要足。
说回女主玫瑰,小说中的玫瑰出场只是个十五岁的贪玩少女,在无数男生的追逐中骄傲盛放,留着齐腰的长发,卷的纠缠不清,脚上踩着溜冰鞋,嚼着口香糖,贪玩少女出场……
▲杨凡电影版中的玫瑰由张曼玉扮演,她身穿热裤,背心,青春活力。
▲刘亦菲电视剧版则没那么奔放,但也青春可爱。
电视剧最大的改动是玫瑰由不事生产的大小姐变成了职场精英,中央美院毕业的艺术实习生,出场保留了原著的风格,穿着溜冰鞋,飒气十足,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
从外形上,刘亦非真的非常适合演黄玫瑰,那种天生大美女,持靓杀人、持宠而骄的少女的娇憨与任性,只是她真人不怎么出来交际,喜欢宅在家养猫养狗,所以导演汪俊说她演黄玫瑰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毕竟是由I变E。
电视剧将黄玫瑰改为“黄亦玫”,“亦舒的亦,玫瑰的玫”,一有向亦舒至敬之意,二呢,也比较日常,更具有真实性。
▲刘亦菲第一部戏是《金粉世家》里的白秀珠,可以说是民国版的黄玫瑰,年轻、富足、受尽哥哥宠爱,并且13岁的刘亦菲真正演出了少女黄玫瑰的任性、跋扈和早熟。
电视剧第一集的重头戏,讲述黄玫瑰和即将成为有妇之夫的周士辉之间纠葛,小说中玫瑰知道周士辉有妻子,但依然答应周士辉出来玩,理由是,“我不是破坏他们家庭的罪人,远在周士辉的眼光落在我身上之时,他们的婚姻已经破裂”。少女的聪慧、早熟和任性跃然纸上。
但电视剧显然丑化了周士辉的这个角色,强调了周士辉作为丑男的不自知和臆想症,美女下属靠近他,他以为是对他有意,吃个饭,他以为是承诺。
亦舒笔下的黄玫瑰本人,凭着直觉和热情勇闯情场,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不受束缚,至情至性,哥哥说她是“被人宠坏的烂苹果”。
而电视剧中的黄玫瑰基本承接了这个人设,而在本土化的语境里又进一步,变成了人间清醒的女性,事事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还要点化身边的女性,让她们逃脱以爱为名的牢笼。她帮助关芝芝认清周士辉的真面目,编剧也算玩了一把girls help girls。
但是电视剧接下来的走向显然又一次进入到了国产职场剧的窠臼,万人追捧的职场新丁黄玫瑰高调杀入职场,拎着几万块钱的包,同事围绕,上司垂青。
开金手指帮助老板搞定最难搞的客户。
同时在这里俘获了带点霸总特质的精英主管庄国栋。
小说里庄国栋是个有着冷峻书卷气的高温物理学家,瞧不上靠做建筑起家的黄振华,未婚妻是有性格的画家,两人是翩然于浊世之外的璧人,偏爱白色衣服的亦舒特别交代庄国栋“白色的衣裤在他身上熨帖舒服”,黄玫瑰为他卓然的气质心折。
但是剧中的庄国栋则只是一个强势母亲治下的海归空心男,在初入职场的黄亦玫眼中是霸总,但实际在外企中只是一个一心要向上爬的华裔高级打工仔,他之所以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众人的眼光,无非是因为他占据了最关键的位置,而且形象讨喜。
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会吸引诸多人的目光,他的风流自命也让他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把黄亦玫看在眼里。甚至,黄玫瑰要跟哥哥讨教斩男术才能吸引他的注意。
▲看到这里内心在呐喊,她可是黄玫瑰欸,她不需要斩男术!
而她最终能占据两个人拉扯中的主动权,也是利用哥哥出现接她下班让庄国栋误以为她有男友这一点。很难说这样的设置已经和亦舒小说的初衷背道而驰。
至于剧中另外一个女性的角色苏更生,亦舒在小说里给足了她偏爱,说她穿白色已经穿的“炉火纯青”。
“男人穿白色最矫情,一种幼稚的炫耀,成熟的男人多数已返璞归真,不必靠一套白西装吸引注意力,而女人,女人穿白色衣服却刚刚相反,像更生,永远不穿别的颜色,她已经炉火纯青了。”
▲万茜在剧中掌握了苏更生的精髓,冷艳。她的几套look看上去都非常简洁大方,虽然不是白色。但是简单的服饰搭配醒目的耳饰,她是这个剧里真正有几分亦舒女郎的味道。
小说中的苏更生,有性格,懂变通,将一个眼高于顶的黄振华收拾的服服帖帖,有她的人生智慧。但电视剧中的苏更生,除了冷艳能干,和忠心耿耿扶助玫瑰之外,身后有着一长段异常狗血的人生经历,此处就不剧透了。
亦舒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她是写给城市里的中产女孩看的,写的是她们需要踮着脚才能看到的更高一级的社会阶层,这一点,她的哥哥倪匡在评论里说得很清楚。
“亦舒小说中的人物,以社会中高层或中层的人物居多,更多的是知识分子,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富豪。”
而亦舒在书中推崇的世界观、人生观代表了七八十代香港人崇尚的东西,老钱、有家世、有学问、讲究、精致和体面,风流不说于人前的,讲感情、讲姿态,爱要爱得漂亮,离开要离开的洒脱,绝不在人前出乖露丑,打落牙齿和血吞。
但电视剧版的《玫瑰的故事》,显然受限于国产剧创作的路径依赖,整个故事都在迎合当下,人物的修养与精神世界都更显然更趋日常,这当然是为了电视剧的受众更广的缘故,但也因此,亦舒文中独有的格调与味道全部清空。
最简单的一条线,亦舒的书里关芝芝被背叛,会与老公好友哭诉几句,点到为止,转身离开,而电视剧中的关芝芝打到门上,冲到办公室,闹得鸡飞狗跳,五佛升天。
就更别说,富豪之女要求相亲对象和她演戏。
大建筑师变身ayawawa大讲斩男术……
电影与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精致老钱,一个在中产狗血
如果说书与剧的差别主要还是在狗血于否,而杨凡的电影版与当下这版电视剧的区别则主要在于格调。
如果要论精神气质,电影《玫瑰的故事》显然和原著是更一脉相承的,不光因为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时间更近,也因为两样作品的揸FIT人杨凡与亦舒是同龄人,崇尚和喜欢的东西基本都是一致的。
杨凡导演在接受林奕华采访时就得意地说到这一点,“我和亦舒是同一代人,我们的喜好都是同样的,可以说,她是女杨凡,我是男亦舒。”
八十年代的杨凡,在游学中西,开摄影棚多年之后,终于开始进入电影领域,当时《玫瑰的故事》一纸风行,汤臣的老板徐枫宣称想拍,杨凡打电话过去问亦舒,亦舒说对方没有落订,于是乎,杨凡将亦舒的版权买下。
关于《玫瑰的故事》的故事,杨凡导演亲笔写下散文《我的马虎电影生涯》,全文在这里,大家可以细看:
我的马虎电影生涯
- 杨凡
杭州回来,六月三号在黎姑娘的翡翠明珠放了一场《玫瑰的故事》。超过三十年的好友汪曼玲,在漆黑的戏院里拿出数码手机,捕捉了银幕上的张曼玉,铺上她的脸书,写道:这部片拍摄于一九八五年,已是二十八年前的事,很有纪念价值。
银幕上,张曼玉穿换着方盈女儿的泳装,在石澳的海滩,摆出不同的美姿,让初登银幕的肌肉男张耀扬拍照,还有斯文的杨晓彤(杨群的儿子)做助手。碧海蓝天,青春无敌。
照片传到梁咏琪的WhatsApp。晚上Gigi给我发短讯:那时的她,那时的海,都很清澈。又好奇的问哪个场景是旭龢道1号。我说巴黎的内景就是,玫瑰大宅在舂坎角!现在看来,整个片子就像在办家家酒,马马虎虎,开开玩笑,就居然拍完了。但是有了张曼玉和周润发,有种特别的魅力,居然还能让自己原谅所有的缺点!
Gigi客气地回答,开开玩笑也有这么高的水准,电影都把我看哭了。我也由衷地说道,这真是一部「克难电影」,玫瑰大屋里的家具,前半段是向David Tang借用,后半段则是来自甄妮的客厅,张曼玉的衣服和首饰都是刘娟娟的私伙,泳装则属方盈十五岁女儿买了还没穿过。巴黎拍了两天外景玩了三四天,银幕上除了张曼玉和周润发,以及《少女日记》的陈俊国和陈冠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上银幕,包括张耀扬和张坚庭。
短讯发出不久,回头一想,八十年代自己拍的那几部戏,不单是「克难电影」,简直就是「马虎电影」。很多时候,想象中的回忆是美好的,但是现实中的回顾却是残忍的。二○一○年开始修复自己拍的那十三套电影,可真是被看得见听得到的银幕往事,践踏了我曾经对电影的自我陶醉。
首先发现对戏服马虎,譬如说,在《意乱情迷》中客串穿过的夏威夷恤,事隔数年居然又在《流金岁月》还穿着它,不够,事隔十数年后,这件长情的夏威夷衬衫,居然还会在《美少年之恋》的「中南湾」(注)出现。其次道具上也极尽马虎之能事:同一个红色塑料电话,《少女日记》、《玫瑰的故事》、《流金岁月》都不避嫌疑的以大特写姿态出现。幸好九十年代搬离旭龢道一号的时候,环保处理了这不是道具的道具,否则往后的电影,到处都可能见到这个红电话。还有那些不同影片中重复的台词,不是「说真的」,「我是真的」,就是「我是真心的」。在曼谷的影片修复助手飞利浦说,你一定有心理障碍,才会重复用那么多个「真」字。
我的朋友迈克先生看了《玫瑰的故事》修复版,盛赞张曼玉和巴黎一样的美,但是那巴黎的内景,实在太不像巴黎了。我惟有嘻皮笑脸的说,谁要你看布景,看周润发张曼玉和张坚庭的戏就够了。我的朋友林美人总是希望我和她的朋友张叔平有机会合作,看我这样的马虎,有可能吗?
很多时候马虎了终会后悔,纵使后悔,还是要面对。就像我在修复途中,看到了《少女日记》的无声毛片,惊吓度不是你可以想象得到。一度告诉飞利浦不如放弃修复这部处女作,他劝我别担心,说是配上对白和音乐会有不同的看法。想起当年影评说这部片子是实验电影,还不服气,如今看到柔光镜再加双层凡士林,一群少女在树林中散步织梦,不是追求游水健将,就是挂记着野餐和跳舞。套用江泽民的名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影片被列为当年十大最不卖座的电影,居然还邀请徐枫和汪曼玲吃饭说是庆功完成导演梦。
倘若得奖就是认同,这部影片唯一的骄傲就是主题曲《偶遇》,居然击败梅艳芳的《似水流年》赢得当年电影金像奖,我却没有因此感到光荣。反而《似水流年》永恒经典。
其实《偶遇》是一本亦舒的小说。往大屿山拍外景的渡轮,在甲板上看见女主角翻阅,蓝天碧云,如诗美画,一时即兴,马上找了第二女主角一起拍了一个「唯美」镜头,之后又替这本小说加戏,让《偶遇》把男女主角的姻缘萦连结在一起。事后又找了李雅桑写了同名主题曲,林志美主唱。我最喜欢李雅桑写《风的季节》,这本是徐小凤的歌,梅艳芳在新秀比赛中也是唱这首歌展头露角,冥冥中大家似乎有些缘份。
男主角邓浩光在戏中叫做家明。那时大家都谈论着家明与玫瑰,说是亦舒男主角都叫家明,女主角就是她自己,玫瑰。娱乐新闻报道,徐枫要拍家明与玫瑰,舒琪导演,钟楚红朱江张国荣秦汉陈百强都要主演,划时代的文艺大戏。懂得利用时势的我,马上把亦舒家明与玫瑰name drop在《少女日记》,那时浅薄的我还以为小说的名字就叫「家明与玫瑰」,这样也可以沾点亦舒的人气。
亦舒的年龄与我相若,虽然六十年代在朱旭华的「香港映画」座谈会上相识,也在大会堂的「杨凡时间」相交往,其实从来没有看过亦舒的小说。一九八四年的某个冬天,走在荃湾的一个便利店,居然看到那本一直被我认错名字的小说《玫瑰的故事》,好奇买来看个究竟。本想翻翻就是,谁知一看便不能住手,夜半泪流满襟,心情忐忑良久不能平复。于是第二天马上打个电话给倪小姐,问她玫瑰的版权是否已卖给了徐枫。她说大家只有谈谈而已,终归还是答应让我拍,因为她想买一对Buccellati的耳环。
签约之后,我问她谁应该去演玫瑰?二话不说,她指定张曼玉。还有其他什么条件吗?喜欢又深懂电影的亦舒明白开麦拉不同于文字,大方的说,只要你有本事,随便你改。再经过《姊妹》杂志的施盈盈介绍(其实在张小姐没选港姐之前,和她已有一面之缘,详情请阅《杨凡时间》之《玫瑰玫瑰我爱我》),于是从来没有演过文艺片的张曼玉就在亦舒的钦点之下成了玫瑰。
那时的曼玉,二十出头,豆蔻年华,只要登上那本杂志的封面,就会洛阳纸贵。青春肯定有余,但是往后那种历尽沧桑的风尘呢?亦舒非常有信心的说,我只要看见她,那种美就已经让我心悦诚服,根本不需要演戏。想到江湖传闻李行签约琼瑶小说有一条件:文艺对白一字不能改。亦舒的这个小小要求实在慷慨过慷慨。
斯时曼玉虽然与邵氏公司有电影合约,但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由她自己作主。签约前夕,打个电话去感谢方小姐,方小姐十分爱护曼玉,说是行情看涨,要加价。心中自然不悦,并且准备马上换角,想找回当时得令的钟楚红,于是给钟小姐的经纪人俞琤打了个电话,俞小姐回应二人份属好友,换角有伤感情。再者,当时的军师林冰和施盈盈坚持张曼玉会带来惊喜,这口气一定要忍。其后就是历史。
美丽的标准随着年代有时会改变。纵然玫瑰的大宅在追求精致的今天看来,是过分马虎与简陋,但是当镜头摇开,看见张曼玉梳着光溜溜的发髻,佩戴夸张的黑蜘蛛漆铁耳环,穿着刘娟娟带来的三宅一生,踏着音乐下楼台,那一刻钟还是有令人窒息的惊艳。亦舒是对的,她肯定选中了张曼玉,张曼玉又成就了黄玫瑰,独一无二。
多年后拍过《桂花巷》的陈坤厚托我向亦舒买了此书的电视拍摄版权,不知甚么原因,之后就一直没有拍成。
注:《美少年之恋》电影中的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