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点点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直接的电影。一上来就是部位大写+男人沉重的喘息。上一秒,点点以为不小心自己打开了18禁。下一秒,导演又开始啪啪啪打脸,给出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镜头。
卧室床上,丈夫正熟练的给妻子打针,他们饱受不孕不育的烦恼,被导演拍成这样一个感同身受的故事。
片名:《私人生活》
别看这是一个关于不孕不育的故事,该片在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在豆瓣也在7.6的小高分,可见该片的受欢迎程度。
美国纽约某小镇,住着一对普通的夫妻。
丈夫理查,才华过人,是戏剧公司的老板,喜欢在故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妻子瑞秋,性格温柔,爱好养狗,不管和谁说话,都是一副轻声细语的样子。
他们相融以沫的陪伴了十几年,很少吵架,是镇上最恩爱的模范夫妻。唯一的遗憾,是他们没有孩子。
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年轻时忙于工作。总觉得人生还很长,生孩子不急于一时。
当代社会中,很多年轻夫妇都有这个想法。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不着急”的心态,他们才错过最佳生育时间。比如说影片中的理查和瑞秋。
第二个,是两人的身体状况不行。
理查的精液中没有小蝌蚪,瑞秋的卵细胞发育不健康。在这种状况下,不管两人做多少次人工授精都是毫无用处。手术费高昂,成功几率也非常低。
夫妻俩十分丧气,难道我们真的不可以拥有孩子吗?
医生告诉他们:不是的,你们可以尝试代孕捐卵,用其女性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受精,最后移植到妻子的体内,感受十月怀胎的感觉。
再三考虑后,夫妻俩同意了这个办法,生活开始向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
在看《私人生活》以前,点点很难想象:有人会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拍摄不孕不育,在爆笑的节奏中讲述一个倍感沉重的故事。
比如说最开始是理查和瑞秋的备孕过程:睡前准时打孕激素、每天都在吃叶酸、阿司匹林等一系列有助怀孕的补品。甚至是做了一个表格,严格控制为爱鼓掌的次数,希望生出高质量的小baby。
分明是两个历尽千帆的成年人,却幼稚得像没上过幼儿园的小孩。
又比如说决定代孕之后夫妇俩的心理状态。瑞秋的建设做了很久,但她还是很愤怒。
于是,她开始口不择言:“不如你去和小妞上床吧!”还一边生气一边冲丈夫呐喊,生怕丈夫不知道自己生气了。
仅一句台词,就呈现出了夫妻俩坚定的感情,由衷的让屏幕外点点这个单身狗羡慕…
终于,理查和瑞秋找到合格的代孕者了:不是陌生人,而是理查的侄女莎蒂。
在莎蒂离开家于纽约上学的那段时间里,夫妻俩帮了她很多忙。因而,莎蒂愿意捐献自己的卵子,以此帮助自己爱的两个人。遗憾的是,莎蒂的卵子也不合格。
理查和瑞秋陷入了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看电影的过程中,点点无数次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非得要一个自己的孩子?
是觉得现在的生活无趣,还是想要延续两个人的生命,又或者说,这是每一段婚姻都需要经历的过程?
点点没办法得出最确切的答案,希望大家能有不一样的看法。
跳脱出“渴望孩子”这一设定,把夫妻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放到别的事情上去说,也是令人受益匪浅的。
人生中有很多像“没有孩子”一样的困难,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解决。
这个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是放弃还是继续?你会不会像查理和瑞秋一样坚持着在沮丧中前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片名是《私人生活》,讲述的却远远不止这些,情节充满了喜感,却并不是一部无脑的求子喜剧。
影片直接指出:在事业和婚姻之间,女人必须做出牺牲,两者兼得的情况少之又少。
查理和瑞秋等待孩子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观,他们用行动告诉观众:不管生活有多么操蛋,只要你愿意坚持,就一定会有旗开得胜的那一天。
反转的桥段很多,黑色幽默无处不在。
你以为瑞秋是因为没有孩子而哭泣,下一秒,镜头就转到了“刚被切开的洋葱”。
无时无刻都在搞笑,分明是一个沉重的故事,却让观众看出了不少治愈的味道:不管等待的过程有多漫长,只要有希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都被点点列进“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了,希望你们也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