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市民听评书有了新剧场!宣南书馆在马连道开新店

[复制链接]

1959

主题

1

回帖

615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58
发表于 2025-1-2 10: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程功

“非遗传承十余年,被风戴雨只等闲。感谢听众多厚爱,精彩尽在我宣南!”5月14日,位于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地下一层的宣南剧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作为宣南书馆的新店,宣南剧场当天开启首演,青年评书表演艺术家王玥波与梁彦联袂上阵,演绎经典评书《雍正剑侠图》和《封神榜》。



舞台中央,古色古香的桌案之上,“北京评书 敬亭遗韵”八个字格外夺目。首先登场的梁彦台风稳健,在飞扬的文采中将《封神榜》的故事娓娓道来。而王玥波说演的《雍正剑侠图》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武打精彩火爆,他以传神的表演,活灵活现刻画出不同人物。台下的观众一边品茗,一边观演,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时时萦绕着欢笑声和掌声。

现场的百余位观众中,有不少是宣南书馆的老朋友。观众武先生是王玥波的“铁杆粉丝”,从天桥艺术中心到前门老舍茶馆、宣南剧场等地一路追随。“王老师的评书非常幽默诙谐、深入浅出,能够把书中的内容和当代的情境联系起来,特别有意思。以后我还会常来宣南剧场听书。”

宣南剧场负责人李楠介绍,剧场所在地原本是一个库房,经过约一年的时间改造成为社会多方共同投资运营的专业化剧场。剧场以宣南文化为底蕴,以传统曲艺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主线,展现老北京传统文化特色。“剧场每周日下午都会上演评书,王玥波说演《雍正剑侠图》、梁彦说演《封神榜》;每周六下午观众还可以来欣赏大逗相声专场。未来在周一到周五剧场也将开设一些活动,丰富周边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宣南书馆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著名评书艺术家连丽如创办,自2007年成立以来,十余年间已连续演出700余场,相继上演《三国》《东汉》《隋唐》《水浒》《精忠说岳》等多部长篇传统评书,吸引近20万人次观众走进书馆,领略现场评书的艺术魅力。据了解,目前位于前门老舍茶馆的宣南书馆·老舍店,每周六下午由王玥波说演《聊斋》、唐柯说演《潘杨讼》、马剑平说演《隋唐》等精彩评书节目。



【快访】

能说“大书”的评书演员还很紧缺

宣南剧场首演当天,王玥波收到了观众送给他的特别礼物——一位从大兴区赶来的老先生,为他带来两块崭新的醒木。这让王玥波备受感动,“我们能在台上说评书,离不开观众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不少评书演员转战线上,有的甚至从没在线下书馆里说过书。而在王玥波眼中,“到哪儿说书也没有在书馆里说好。在书馆说书,演员可以和观众面对面交流,其中的体验不言而喻,现场的视听冲击和感官刺激,以及群体效应,对双方都是极大的享受”。

谈到当前北京评书的人才传承,王玥波直言喜忧参半。喜的是不断有爱好曲艺的年轻人参与北京评书的学习,如西城区文化馆“宣南曲艺社”评书班多年来吸纳并培养了大批学员,对北京评书的普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忧的是能说“大书”的演员还很紧缺。“‘大书’要求演员最少能说60讲、总共120小时以上的内容。现在我们有不少青年演员能够说20分钟的评书小段,但还讲不了‘大书’。而我们评书的魅力就在‘大书’上。”

在王玥波看来,想要说好“大书”,需要下苦功夫。以《聊斋》为例,王玥波家中有100多本聊斋方面的书籍,“为了说好一回的故事,我可能得翻阅十几本二十本参考书”。王玥波认为,“评书这门艺术包含四度创作,前两度创作是原著和评书脚本,第三度创作是演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阅历、评书技巧进行加工,第四度创作则是在台上的随机应变、见景生情”。

演出结束后,记者看到了梁彦的评书脚本提纲,细密工整地梳理了当天演出中的思路。“评书都是活词儿,演员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并且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在台上灵活调整。”每场演出结束后,梁彦都会写一篇演出小记,记录这一场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瞬间。“每篇千字左右,累计到现在700多场,也有七八十万字了,这也是一笔丰厚的文字谈艺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字不合 ( 沪ICP备2021007399号-4 )

返回顶部
x

手机浏览器扫描下载 八字不合APP版

GMT+8, 2025-5-6 04:24 , Processed in 0.0841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