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抢不到票啊!”当年轻人为父母争相购买演唱会门票时,疲惫与无奈交织。这不仅是个别家庭的困扰,更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现象——中老年人正逐渐成为演唱会和短剧的主要观众。随着刀郎、谭咏麟、刘德华等老牌艺人的火爆演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也让人感受到这一潮流的强劲。
演唱会的火热,尤其是刀郎的演唱会,成为2024年的现实现象。数据显示,今年8月,刀郎在四川的线上演唱会吸引了6000万观众,点赞数更是突破7亿。紧接着,刀郎的巡演计划宣布,新增合肥和厦门两个场次,门票瞬间售罄,南京站的观众画像显示,“60后”和“70后”观众占了一半之多,年轻观众区间则微不足道。
不仅是刀郎,其它诸如谭咏麟、刘德华和张学友等演唱会的门票同样难求。谭咏麟成都站门票的售出数据显示,男性观众占比达60%,平均年龄超过40岁。周末,走出家门去听这些老歌,许多中老年人愿意为情怀一掷千金,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与共鸣,也显示出情感消费的趋势。
中老年人的消费观正悄然发生变化。从传统认知来看,他们被认为是“价格敏感”的群体,但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和社交需求增加,中老年人开始重视情感和社交属性。近年来,演唱会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群体在文化消费市场上的重要性。这一现象不仅是偶然,更是时代的必然发展。
“为情怀买单”成为中老年人看演唱会的主因。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更是加速了这一转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接近11亿,50岁以上的用户逐渐成为主流。短视频不仅让中老年人更加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也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在演唱会现场,拍摄短视频并分享到社交平台,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这种互动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同和满足。
面对演唱会市场的火热,小编注意到,传统的“沉默的老年人”如今正逐渐被市场看见。2024年上半年,我国大型演出市场的票房和观演人数均有显著增长,其中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超过134%。然而,在经历了初期的报复性增长后,市场开始理性回归,这时中老年人却选择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演出活动,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这一角色的转变,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的透明。曾几何时,年轻人的购买力和声音主导市场,但今天,中老年人的需求却开始浮现于水面。中老年人对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实际已然存在,而他们强烈的消费潜力也在短剧方面有了体现。在针对中老年人群体的短剧频频登上热搜榜,各类题材的剧集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播放量超过25亿的《闪婚老伴是豪门》等剧集,充分显示了这一群体的文化渴求与消费潜力。
《银发经济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的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7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至30万亿元。养老服务、老年金融以及与老年人相关的文旅等产业被广泛看好。这一数据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影视、演出等文化市场将逐渐为中老年人所接纳,并且大有可为。
在这样的小环境下,中老年人正以他们特有的方式重新为文化消费注入活力。短视频的兴起与演唱会的流行,实际上是对中老年人情感、社交需求的有效回应。随着这个群体在媒介使用上的差距逐渐缩小,未来的市场无疑会更加多元。正因为如此,文化产业应该不断探索与中老年受众的有效联动,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中老年人正在成为文化市场的重要力量,而年轻人则在这种趋势中扮演了新的角色——不仅是票务的“搬运工”,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市场对中老年群体的产业支持和情感回应加深,未来的文化消费趋势将更加多元且深入,充满无限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