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开学后,朋友圈里多了很多开心快乐的老母亲。
但我知道,朋友圈里的快乐只是暂时的,因为9月份不仅有开学,还有让老母亲纠结的教师节。
只不过,这份纠结是不会出现在朋友圈的!
01
教师节的脚步越来愈近,家长心里的纠结也越来越多:教师节,用不用给老师送礼?
既然问题是用不用,答案就两个,用,不用。
有家长支持用送礼,,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呀,送礼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学生和家长必然应该表示表示。
有家长支持不用送礼,送礼会引发不良风气,甚至可能让老师陷入尴尬境地,不用搞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其实吧,这种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支持送礼的家长会觉得,给老师送礼物,表达了对老师的重视。
孩子在学校能受到更多关注,老师会经常提问,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都是送礼带来的好处。
给老师送礼,就是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老师收到礼物,自然会对孩子更加上心。
有家长旗帜鲜明地反对,送礼是不正之风,会教坏孩子。还有,如果老师因为收到礼物才对孩子好,那这种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的家长举棋不定:送吧?心不甘情不愿,不送吧,又担心孩子被区别对待,万一因为自己没送礼就影响了孩子,岂不是因小失大?
总之吧,各有各有的纠结。
02
虽然说,上头是各种发文禁止老师收礼,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老师对于收礼的态度还真是大相径庭。
有些地方的个别老师真的是收礼成风,有网友吐槽自家孩子的老师,收礼只收大额现金购物卡名牌包包,甚至明目张胆索要礼物,简直是师德败坏。
还有些地方的老师是明面上不收礼物,私底下却收了不少,还有的地方的老师是明面私底下都不收。
有个朋友家的孩子现在五年级,去年,也就是四年级的时候转到了新的学校,她说,去年教师节给她整了个措手不及。
她家孩子一到三年级在的学校,教师节很消停,学校管得很严,老师什么礼物都不收,哪怕是孩子手工做的贺卡,一枝花一支笔,都坚决不收。
在这样的学校待了3年,朋友觉得很省心,完全不用纠结送不送礼的问题。
转到新学校之后,她以为学校也是这样的,从开学到教师节,只有10天的时间,她根本就没想过教师节的问题。
结果,到教师节那天,她傻眼了,班里的同学几乎都给老师带了礼物,有送花的,送笔的,送蛋糕的,送巧克力的,送画的……
孩子当场就懵了,这阵仗没见过啊,回家一说,朋友差点抑郁了。
有了去年措手不及的教训,今年的教师节朋友早早就开始准备,这个礼是非送不可了,可不能再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了。
如果,所有的学校都跟朋友家孩子第一个学校一样,教师节的时候老师什么礼物都不收,没有丝毫例外,家长就完全不会纠结了。
反正大家都送不出去,一视同仁,就完全没有被区别对待的可能了。
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都不收,家长反而省心,怕就怕有的收有的不收,这些差异化的现象,更加剧了家长们的纠结心理。
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不想因为送礼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也不想因为不送礼被区别对待。
03
我还是那句话,教师节送不送礼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更纯粹的角度来看待送礼这件事。
为啥教师节要给老师送礼?
送礼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表达感激和祝福,而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回报或特殊待遇。
因此,在选择是否送礼时,我们应该让心意成为主角,避免带有不纯粹的目的。
比如,盼着给老师送礼,能换来对孩子的额外照顾。
有了这种心思,送礼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如果老师对孩子的照顾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家长就难免纠结和不满:老师收礼不办事呀?是不是礼送得少了?
这种心态不仅会让家长自己感到痛苦,也会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把送礼的目的放纯粹一点,给自己减负,也给老师减负。
我是觉得,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这件事,要看孩子的意思。
毕竟,老师是孩子的老师,礼物是要借孩子的手送给老师的。
如果孩子觉得心里祝老师节日快乐就够了,没必要买礼物,或孩子“社恐”,发怵给老师送礼物的环节,那家长也没必要纠结了。
就像我家柚子哥,作为一个钢铁小直男,他觉得只要他少给老师捣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要是体育活动),认真做作业少做错几道题,就是对老师最好的礼物。
关键是他还得「亲自」送给老师,怪不好意思的。他这一不好意思,我直接省了很多纠结。
如果孩子想送礼物给老师,那家长就跟孩子一起想一想,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实用、又能表达心意的小礼物,比如润喉糖、红笔、花束或巧克力等。
这些礼物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不会让老师感到负担,又能很好地表达出尊师之意。
回归到节日本身,或许能少很多纠结。人生已经有很多烦心事了,就别再给自己找麻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