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1-22 11:54:57

张艺谋,现在叫你一声“国师”,你还敢应吗?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829/b531b46272224746b7267401b1bca39e.jpeg

尤其是今年的《满江红》,“功利性”三个字直接甩到观众脸上了。

看看参演演员:

实力喜剧演员,沈腾、岳云鹏、雷佳音、郭京飞;实力正剧演员,张译;实力流量小生,易烊千玺。

唯一女主:瘦成纸片人,古典气质逼人的新人演员王佳怡,

重点,她在剧里饰演的是风尘女,腰若细柳扶风,发髻松挽,衣不蔽体。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829/3fb5e08b00314f49993cf2c8e48258ac.jpeg

在一个合家欢的春节档,让这几个人穿着家仇国恨,民族大义的肚兜,招摇过市。

但高明的点是,这个题材它先天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将血泪斑斑的历史耻辱放置在贺岁片的春节档期”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829/8a46b5ec308f49de8038066d2977eeb4.jpeg

一个从没走出院子的剧情片,愣是达到5亿投资,一部没有大场面的电影,愣是拿到45亿票房。

把《满江红》演成《满江钱》。

老谋子,老谋深算。

但这算计,历史久得很呢。

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829/607751b28dd0411abd3038b158d3450f.jpeg

冲击奥斯卡背后的“蝇营狗苟”

说现在的张艺谋是个商业片导演,这没有什么可置疑的。

他第一次成功“玩弄”电影市场要追溯到2002年。

2002年12月14日,《英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展了全球首映礼。

“选择人民大会堂,是因为那个地方对于任何一位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神圣的场所。”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829/7842a50b0f7c46b8ab68cbdbf7c7a165.jpeg

发布会上挂着一个横幅“为中国电影加油,为出征奥斯卡助阵”。

这一豪举,史无前例。

600张票里,外国媒体分到400张,反倒是国内媒体瓜分剩余的200张。

观影者进场时还历经两道严密安检,严防有电子设备进场。

也就是说,手机是不能带进去的。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829/4ca5f9161eeb452e8bf96df7331352b8.jpeg

观影时,荧幕两侧的保安保持警觉状态,用望远镜时刻监视着观众席。

“被侵犯感”

——“有幸”参与了那场观影的记者曾这样说。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829/4f7b54811d7e4a489aa300fe5cdad9cd.jpeg

首映会上,张艺谋春风得意,背后站着一众大咖演员。

陈道明、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甄子丹、李连杰。

这一次的宣传可以说是如蝗虫过境,倾巢而出,和电影里的场景一样,动用了不少的力量。

2天后,一行人包机浩浩荡荡地前往上海,开始了第二场首映宣传。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829/4a0933bad9dd4dd09fe53345626d6555.jpeg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英雄》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分水岭。

20天,2.5亿票房。

当时卖票盛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里三层外三层,台上台下都是人。”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829/615b832f3a5c46d7b515dfeb3485b194.jpeg

《英雄》一役,完美收官。

更加难得的是,“战后”战场的狼藉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网友批评电影剧情弱,只有场面没有内涵。

张艺谋站出来强调:

“这部电影没有特别深邃的思想和意义在里面,好看就行。”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829/9fae93cab15f4f49a535b32e8deb7356.jpeg

网友嘲笑影片大费周折,用中国特色的视觉效果“跪舔”外国市场,却折戟奥斯卡。

张艺谋又说:

“那是美国游戏,和我没有多大关系”。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829/1f149a2aa3ec467997f8bb8b26d8d74e.png

然而事实是,在12月14日全球公映前,电影曾在10月24日开始过一场小型放映。

为期7天。

究其原因,是因为参加奥斯卡角逐必须在10月31日前在本土上映满一周。

《英雄》是掐着时间点追着奥斯卡放映的。

因为《英雄》产出的前一年,李安凭刚刚借着《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捧回4个奖杯。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829/e80e65d4766b4045a455e766ba35def7.jpeg

《卧虎藏龙》的成功直接打开了中国武侠电影在国外的市场。

也就是在这个档口,张艺谋带着《英雄》迎势而上了。

“一个糅合古龙、李安、王家卫、黑泽明、司马迁、莎士比亚、古希腊戏剧(合唱队)以及封建意识、招安情绪、奴才心理等等的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大杂烩”——‘网络棍子手’王小山评价《英雄》

一部不够,还上了第二部《十面埋伏》。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829/f8e9babeba544fd88c46e185e6322f17.jpeg

若按照张艺谋所言,电影纯纯商业电影,无意义无内涵,却还拼命挤进奥斯卡,为的是什么呢?

是觉得奥斯卡就是那种看视觉效果的奖项吗?

还是想用奥斯卡给自己的影片贴贴金,卖卖钱?

抑或只是一个投机行为,想着左右逢源?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829/46e19db3ffc2461b9f4c33eae20e094c.jpeg

到目前为止,张艺谋一共9次角逐奥斯卡。

除了《英雄》这次的“机关算尽”外,还有另外一部为冲击奥斯卡定制的电影。

《金陵十三钗》

B站上有位很火的文学理论老师,称这部作品为“汉奸电影”。

这部电影和《英雄》在某些方面上真得一模一样。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829/931e4980f1684833a5dc9b7fc4d220d9.jpeg

那一年竞选奥斯卡的硬性要求是,参赛作品必须在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之间商业上映一周。

所以,9月24日开始,《金陵十三钗》就进行了小范围放映,选的都是VIP厅,一场10来人。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829/1e18fa3a843249dd9fb4dc050af42056.jpeg

又是一次着急赶场的放映之旅。

不仅如此,电影报名了奥斯卡13项单项奖。

最佳导演、电影、改编剧本、男女主和其他技术类奖项。

男主人选锁定的是克里斯蒂安·贝尔。

参演的前一年,他刚刚凭借《斗牛》斩获奥斯卡最佳男配。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829/cdb2f2d36dd54a75912777e7ebd59e97.jpeg

而电影选用的题材,是一段包含着巨大伤痛和苦难的民族历史。

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

结果是,这次冲奥之旅又失败了,甚至连提名都没有。

哪怕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都获得过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829/217597e5376344178832e0b9756a47bd.jpeg

更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的国内外口碑有了一个惊天的反差。

在张艺谋的作品里,这是少见的。

《金陵十三钗》在国外的口碑一般,甚至说批评是主流。

纽约传奇读物《村声》这样评价它:

“人类的苦难被拉低成了视觉上的小手腕。”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829/b3249d4cb7184b0e9e2ce0ca0208f090.jpeg

总结起来,就是不真诚。

与国外口碑相反的,国内观众赞赏声不绝于耳。

在豆瓣上,70万人的平均分数是8.3分。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829/ecfc9330ef15427caecd484df05be6f4.jpeg

给这个电影打一分,是会被网友骂成卖国贼的。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为奥斯卡定制的非烂片。

这种表述颇为准确。

当大众情绪被民族伤痛裹挟,那导演本身创作意图里谄媚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是张艺谋的聪明之处。

错的不是我,我只是把镜头对准了苦难而已。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829/5fad83d2167e45e692ef79d699a6c546.jpeg

张艺谋商业方法论:全力打造“全民关注”

张艺谋的电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有实力的明星演员+宏大华丽的场面+有皮无骨的剧情

而与其配合的是一套张艺谋专享的宣传方式。

张导曾多次谈论自己对电影事业的展望:导演能够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商业,一条是艺术。

和其他导演比起来,张艺谋这条路走得不错。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829/db70c5eead804b81ae45ceb75805277f.jpeg

和他同期的陈凯歌,公认的更适合呆在象牙塔里,身上有文人的那股子“酸劲儿”。

其他出道稍晚的大导,姜文、冯小刚,甚至王家卫,都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

都说冯小刚是商业导演电影,但是跟张艺谋比,他还差得远呢。

冯小刚是用电影内容讨好观众。

而张艺谋,往往在筹拍之时就开始打广告了。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829/240bed0d9b984c13b64e81a6f2664c28.jpeg

在挑选女演员上,张艺谋热衷选秀。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筹拍之时,开启了全国寻找非专业女演员的道路,宣扬要再现“生活的原汁原味”。

其实这个电影的题材没有那么吃香,但是在声势浩大的选人之旅后,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个电影还获得了一个奖项,叫“市场奖”。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829/7b915e2d37ba4fc49b0b6858494026a7.jpeg

给电影女主选秀。

这一招,张艺谋使过好多次,次次能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

《幸福时光》的董洁

《山楂树之恋》的周冬雨

《金陵十三钗》的倪妮

《一秒钟》的刘浩存

从开始选人,到影片上映,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宣传比赛,电视台赚了收视,电影赚了噱头,主角也赚了流量。

最后,观众不为别的,就为去影院看看谋女郎。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829/33f9af7cc38549b383e138b4fc5e4ee9.jpeg

但选秀也有翻车的时候。

千禧之年,他的《幸福时光》全国选女演员,层层选拔,整整选了半年,选出了5位,一位没用。

最终敲定的是靠着美貌在春晚一笑出名的董洁。

那场海选张艺谋找了不少媒体帮忙宣传,记者们也乐于相助。

整个过程堪称2000年最轰动的娱乐新闻。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829/1168442f156149c2823091ef5d7834fc.jpeg

一个双赢的局面完美达成,没想到,几年后,张艺谋和媒体的关系就发生了大反转。

《十面埋伏》开拍时,张艺谋又请了一堆大腕,并且在剧情、演员、取景等各个环节都采用了保密政策。

观众的好奇心被这部电影牵动着。

记者们闻风而动,期望能采访到一些有用的新闻。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829/355cae9bdcb04d298f25408bc5f15326.jpeg

此时张艺谋及其团队却闭门谢客,甚至保安还和记者大打出手。

记者们纷纷吐槽,自己不过是张艺谋导演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罢了。

想曝光的时候,你们来。

我要保密了,你们赶紧走。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829/b25653229ef942eeae80876dbad17852.jpeg

章子怡出演《我的父亲母亲》的时候,其一大卖点就是她长得像巩俐。

而电影的宣传噱头是——

“张艺谋的初恋故事,世纪末的爱情绝唱”

这一来一往,观众很难不想入非非。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829/8c45620b9d3f4f20b6fd2108aa3f4a2b.jpeg

时间来到张巩二人分手10年后,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

电影里不仅有张艺谋旧情人巩俐,还有彼时大红的歌手周杰伦。

更加吸睛的是所有女人的半球造型。

瞧瞧,论卖点,还得数张艺谋。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829/b30d0c9789d242de8774d963afba5508.png

采访中说,这是张艺谋有意为之,意为表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一出其不意的险招对电影的主旨表现有多少作用暂且不表,对拉客的作用还是蛮明显的。

那年,《黄金甲》票房2.5亿,排在第二的是冯小刚的《夜宴》,1.3亿。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829/db5c050dc473489e8d257813d86b9dd3.jpeg

2023年的春节档,撇开口碑分化与市场争议的嘈杂,《满江红》最终票房锁定45亿,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排名上位列第七。

他也是张艺谋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

在北京电影节上,张艺谋说:

“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观影人次至关重要”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829/511092a8e8db4db7bb940b09d54d4c9d.jpeg

结语

张艺谋,27岁才上大学,37岁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今年73岁,到如今一共拍摄了28部影片。

“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泄而出”

这是形容张艺谋最有名的句子。

他的形象根植于西北大土地上,似乎在他身上天然携带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感。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829/ce100657bb0641bf8d6ef6740b156d9d.jpeg

这种观念,在他一部又一部透着“生而为人,无力挣脱”的悲剧电影中慢慢加深。

《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秋菊打官司》.....

“千金难买少年贫”

张艺谋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属于第五代导演共同的时代烙印,是创作初期的单纯、快乐和真诚。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829/5516651c2d4b44ccb269ebf69f6b479b.jpeg

《金陵十三钗》在台湾宣传的时候,主持问他:

拍了这么多电影,哪一部是创作时最纯粹、最富有活力的?

张艺谋的回答是《红高粱》。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829/2a843592d4c34e1480507f8eb5377ab7.jpeg

那时候,导演和演员一起剃光头,所有演员晒得黑里巴秋,在创作中用力地活着。

但可惜的是,这种创作的单纯,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了。

张导的第二部电影《菊豆》,拿的是日本的投资,带着点邪典电影的气质,原剧本叫《黑暗中的呻吟》,因为名字太引人遐想进行了修改。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829/e15656a0cbd24f6b9ac1b9d6abae7bc3.jpeg

拍摄方面借鉴了50部性变态的电影,拍摄完成后直接奔着国际发行去了。

那一年,《菊豆》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在中国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从那个人人噤声的敏感时代走来,穿越计划经济的迷雾,在千禧年之后,张艺谋是如此热烈地拥抱着商品经济,将电影当成商品经营售卖。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829/9024f495e7af429aa316e19a0af6ec4b.jpeg

当年张艺谋对要不要接拍《长城》,其实有些犹豫。

经纪人说了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

“导演你想没想过,一部中国电影在全世界150个国家首周上映,同时开花?”

让中国电影在全世界开花!

2000年前靠的是自揭社会疮疤,往最痛最深的地方扎去。

2000年后靠的是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大营销。

但无论怎么样,名与利,张艺谋都得了。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829/9cdcdc8fbf1a4fc9a978d38732f618f5.jpeg

——全文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艺谋,现在叫你一声“国师”,你还敢应吗?